2007/09/30

困局闡釋 ~《危機世界與新希望世紀》~ 勞思光





勞思光先生八十歲了,仍在大談世界前景、新世紀希望,魄力真驚人。

社會學家韋伯說現代化是「擴張性」的,這樣的文化一經產生,便肯定要改變世界。事實上現代國家已不可能把自己完全孤立起來,就算最保守的伊斯蘭國家,都不能離開西方的科技生存。現代化社會出現價值危機,這已是思想界共識,東西方知識份子都紛紛出來,為時代把脈。

很多人認為,哲學這東西與自己毫不相干。好多事情本來是明明白白的,經哲學家們一說反而變得不明白。那些形而上問題,盡是戲論。有人說這是思想家的戰場,也有人說只是「一群瞎子在一間黑房裡尋找不存在的黑貓」。哲學,其實有用嗎?

2007/09/29

緬甸驚變 (III)





緬甸軍警開始血腥鎮壓,多人死傷,包括僧侶。

後事如何,還須取決於流血的慘烈程度 --- 很可悲,但現實 --- 犧牲越大,西方各國加強介入的力程度越深。不錯,這個民族的命運,不能取決於自身,而是別國的態度,當中還很大程度包括民主敵人軍政府的老細:中國。

緬甸事變,令人深深感喟。民主,不是天掉下來的。爭取民主,決心以外,還須策略,天時地利的一瞬,要準確捏住,無限運用。政治,一日都賺太長,何況流血送命的民運?一次機會過去,可能要再等幾十世。

2007/09/28

六道輪迴





電台節目主持人說:「緬甸的僧侶,應該問問自己前生做了些甚麼事,以至今世生在這個極權國家。上街之餘,也要查查三世書。」此話觸及「輪迴」概念。

你相信輪迴嗎?

2007/09/27

瘦猫自白 ~《尋找漩渦貓的方法》~ 村上春樹





『總有各種各樣的人,在美國這國家做各種各樣的事情。在波士頓跑馬拉松啦、在德州的爵士樂俱樂部聽巨匠 sonny rollins的演奏啦、在佛蒙特州與湖畔的鴨子交朋友啦、車子被人偷掉啦.........諸如此類。噢,我是以日本來的村上君做個說明,這傢伙做遍了以上的事;的確,在美國的人總是在 各 · 種 · 各 · 樣 · 的事情中瞎忙著。一向如此。

村上君來到這裡主要是寫小說 --- 一個國際有名作家,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小住寫作,真是好多人畢生渴望的事情啊。作品流行令村上君更注意健康,九時多睡覺,還一路強調「腰腿第一、文體第二」。這傢伙也真夠嗆,竟跟他的同事學起打迴力球來;理由倒很充分:一個人也可以練習。

2007/09/26

緬甸驚變 (II)
















緬甸僧侶與人民展示宏大力量,已把軍政府逼向牆角。正義與邪惡之戰,如箭在弦。屏息以待之際,寫一點別的。我佛慈悲,願緬甸人民終得平安喜樂。

在緬甸,佛教是人民的心靈支柱,縱使軍人,心裡都有佛性,他們都知道手上的火槍,在彼岸沒一絲用處。無論穿上抑或脫下軍服,他們只是火宅裡的凡夫。如果軍人犯了佛教最大惡業 --- 殺僧,將生生世世永墮輪迴之劫。軍人內心深處當生起大佈慄,這是宗教的震懾力。

2007/09/25

鳥瞰歷史 ~《文明之網》~ 威廉麥克尼爾





我們每天聽到的話,大都是老生常談,無甚新意。其實泛泛之言只要從一個未曾有人(或未有多人)談及的角度切入,把它說得言之成理,便可能吸引到聽眾,成為有趣話題;甚至出版成書,在市場龐大地區如歐美之類,隨時一個唔覺意大賣特賣,下半世打跛腳唔使愁。

例如這本《文明之網》,由名著《西方的興起》(“the rise of the west”)作者威廉麥克尼爾所撰,內容正是些無甚新意之言。它從原始人類關係說起,最初溝通,然後合作,再而由競爭至戰爭,最後當然又回到溝通。在這個拐彎發展進程中,資源、訊息、技術、宗教、文化等相互往來,在締造競爭與進步、促進生態依存以至政治合作之餘,也付出諸如病毒傳播等代價……最後發展成人口六十億的今日世代。

很有新意嗎?

2007/09/24

緬甸驚變 (I)
















緬甸局勢風雲色變,二萬僧侶走上街頭,正面向獨裁軍政府下戰書。

二十年來民主運動的疾風吹遍捷克、格魯吉亞、烏克蘭以至吉爾吉斯,已沒有人敢低估一場民間運動的影響力。

緬甸有超過四千萬人篤信佛教,占全國人口九成。是次運動由僧侶帶動,震撼力自然非同凡響。可知軍政府政權長年在中共支持下,根本不在乎所謂「與國際接軌」的問題,樂得在一個封閉系統內自立為王。對付國內異見份子,一律以槍桿子解決。今次的僧侶民運,擊中了軍政府唯一死穴,加上昂山素姬的光環照耀,一個實實在在的精神圖騰股動著整個運動。用亞里士多德的話,這是一個 form 與 matter 的結合。

2007/09/23

靈魂論 ~《裴多篇》~ 柏拉圖 王曉朝譯





中國大攪中華文化熱,再把孔孟捧出來。在這裡有個好處,讓現代人重新注意經典,了解何謂中國文化的「原教旨」。「原教旨主義」這概念,在塔利班的恐怖襲擊下,不知怎地與邪惡掛了鉤。其實這是中性概念,得看它指涉的對象內容。宗教方面,於伊斯蘭教當然是《古蘭經》了。於耶教是新、舊約《聖經》。於佛教是《阿含經》。思想文化方面,於中國便是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以至老子的《道德經》。於西方則推柏拉圖的著作了。這裡指對思想有奠基性的,方為經典,而非以歷史上出現時間之早與遲為準則。就如《易經》,皆以《周易》為本,即周朝的《易經》,而非更早前夏、商二朝的《連山》及《歸藏》。同理於西方哲學思想史,《柏拉圖》是當然經典,而非更早前之(例如)德模克利特的「量的原子論」…等。閱讀原典後,我們便可自行判斷,此原教旨義理是否理性,以免掉進「原教旨主義 = 恐怖主義」的一刀切謬誤中。

兩位老一代學者朱光潛與楊絳都曾把柏拉圖的著作譯成中文,但始終未有整套翻譯過來。直至近年中國清華大學的王曉朝先生終以一人之力,譯出《柏拉圖全集》,並於今年由台灣「左岸文化」出版。個人認為楊絳的譯文略較暢美, 王曉朝教授則比較嚴謹,滿有古希臘的濃厚邏輯感。

2007/09/22

悼亡書 ~《時光隊伍》~ 蘇偉貞





讀 ~

台灣女作家蘇偉貞,丈夫張德模三年前因患食道癌去世,她用現實與虛構間的手法,創造一支群旅,重塑一段生命旅程,寫成了《時光隊伍》這本書。作家筆下丈夫以虛幻人物出現,與自己對話。半實驗形式,筆觸出奇地冷靜,反透出自身巨大的思念與哀痛。

病,真把人折騰得死去活來。蘇偉貞細緻記錄最後六個月丈夫病裡的一切,病情的起伏,情緒的變換。越抽離,越揪心。就如二戰納粹屠猶,計算精密,越理性越彰顯殘酷,倍令人心寒。在《時光隊伍》冷靜的字裡行間,悲慟在無聲裡沈澱,鉅細無遺的紀錄,呈現的就是鉅細無遺的痛苦。

2007/09/21

deep blue





男人思考、指揮、發號司令的時侯,能把女人心融化掉。被這個男人融化了的心,何止成千上萬。當中有興奮呼叫的老太太,也有身穿戰袍的小男孩。

三年多前,他披著一襲炭灰色長褸,抵達倫敦。深藏的眼神,透出一股遇神斬神的殺氣。一口拉丁味道濃郁的英語,吐出多少扯高氣揚的豪壯話語。江湖從此多事。

指揮席上,他便只坐著,對敵軍已是一種威脅。畢竟戰術家的頭腦可以學習,顧盼自若的氣質卻沒法模仿。他手底下是一支鋼鐵軍團,不獨平日有素的訓練,還有戰士心悅誠服的賣命。如果這叫將士關係,我會說那是真正的 brotherhood。

2007/09/19

花孩子的迷幻年頭 ~ 《誠品好讀》9月號





1967,真是浪漫年頭!


在中國,文化大革命經已爆發,鬥爭運動如萬蛇鑽洞向全國省、市、村、巷伸延。在波遙浪闊的太平洋彼岸,嬉皮士運動在舊金山驚天動地般展開。那是參議員羅拔甘迺迪被刺殺前的一年。這一年,美國以龐大空中力量向北越軍狂轟猛炸,就如一年後之反戰運動在全美國一樣,遍地開花。在這浪漫年頭,捷古華拉的革命思潮依然繚繞於空氣中,jimi hendrix一手迷幻結他從天而降。在 LSD七彩斑斕的世界裡,花孩子們渴望解放。愛與和平的反戰訊息,在滿是大麻氣味及宇宙能量的空氣中,如流行性感冒傳開,送抵每個波希米亞浪人的心靈。

2007/09/18

基因失序 ~ "the elementary particles"






基因,難以思議。由肉身、思維到性格,它基本上決定了我們的組成,也很大程度決定了我們的命運。我們受物種、種族、民族、家族基因影響。它是我們的先天構成,但後天上我們經常執意與之抗衡。由對慾望的壓抑,以至擺脫父母親性格的陰影 --- 所謂「讓真我發光」,仿佛體內有個靈魂正與基因抗戰,每天上演齣齣混合了哲學、心理學與科學的生命舞台劇。

2007/09/15

轉車站





人在斷氣前後,意識到怎樣的光景?好些死過翻生 --- 即心臟停止跳動後又被救回來的人,都曾娓娓道出「所見所聞」,發光隧道啦、向他招手的神啦 .......... 不懷疑他們的誠信,只是此等「親身經歷」,實在趕客。內容大同小異,且沒影像圖像以茲參考,就如「怪談」節目或電影「大迷信」之類,講鬼咁耐,鬼影都冇隻,掃興得很。

欲親身探索此境界?學學電影“flatliners”裡幾個大學生,用醫學儀器做瓜自己,「短死」一分鐘後還魂,在記憶猶新時立刻把體驗口述筆錄 --- 正如夢醒時份,如不即時把夢境記錄下來,便春夢了無痕矣。片子拍得並不深刻,反而營造入死出生時的搶救,則挺緊張。荷里活嘛。

死亡與怖慄






五男女劈完酒,駕「掃把佬」戰車赴土瓜灣再劈第二輪,炒了!其中三人焚身以火,同年同月同日死。

死亡最大的恐懼,在於不知要往何處去。當死亡迫在眉睫,卻無力回天,是大恐怖。電影「死囚168小時」,主角辛潘在死刑倒數的最後時刻,行住坐臥都與死神在一起,最後與死神一起一起手挽手,如行禮般步進極刑室。

2007/09/14

上帝在微笑





前兩天,讀李怡先生的專欄,談到米蘭昆德拉引猶太諺語「人類一思考,上帝就微笑了。」甚麼意思呢?依昆德拉:「因為人們愈思考,真理離他愈遠。人們愈思考,人與人之間的思想距離就愈遠。因為人跟他對自己的想像、對自己的認識不一樣。人從來不認識自己。」……「不懂得笑的人一天到晚思考,卻從來沒有聽過上帝的笑聲。」……「受上帝笑聲啟發的小說藝術,它不窮理,卻是盡性,將人的性情盡量發掘,與思想論證的思想家同樣偉大。」……云云。

「人類一思考,上帝就微笑了。」這兩句話,不是有嚴格定義的語言,而是啟發性語言。米蘭昆德拉以他自己的角度闡釋,卻不是標準答案。正如以下這個,也不是。

所謂「真理越辯越明。」真理,辯得明麼?

2007/09/13

浪蕩中產 ~《料理小說》~ 村上龍





拍於1968年的電影「羅蜜歐與茱麗葉」有首經典主題曲 “what is youth”。依當年標準,也許青春便是轟轟烈烈、義無反顧愛一場吧!本地獨立樂隊「假音人」也有首歌叫「甚麼是青春」,反覆唱問:“what is a youth?”(比經典名作多了一個 a 字) 裡面有兩句頗有趣的歌詞 - 「青春是虛幻或許存在於腦間 青春是春夢或許遠去於瞬間」;都幾迷!

如果做個 research,問問 what is youth?可能會有類似看法:用不完的精力、反應快、唔曉攰、in&潮 ……之類。「青春」這東西,沒標準定義,純感覺。村上春樹在「爵士群像」裡形容 chet baker 的吹奏很有青春的感覺,我想就是那種狀態。

2007/09/12

黑夜之後





黑夜之後 ~ 時間的流動節拍,跟白天不一樣。白天,人與外在慣常程序互動發生。例如,在辦公室裡,內線 818 的 josephine,準時在 12:40 pm便會打過來:「喂!今朝海灣街東記老細話晏晝有鹹魚蒸肉餅。即閃,電梯口等,食完返上黎 2 點半個 meeting 啱啱好!」有種種提示器輔助,人對時間的掌握,往往較有把握。

黑夜之後 ~ 世界開始靜止下來,時間會以線性流動。尤其當獨處窩居,一室殘燈舊,四壁照無眠,時間便會呈不規則狀態,叫人難以意會。電影「現代啟示錄」馬田辛飾演軍人,一個人抖在西貢的旅館。黑夜之後,喝著烈酒,登入人間與地獄之臨界,狂喜大悲之際,時間,更是個 irrelevant 的概念。

時間之流動





「時間,是虛妄的。」此話怎說?

我們知道、認為、了解,客觀上時間有它的流動步伐,以及運算單位。但奇怪地,我們卻掌握不住它的調子與節奏。當困於機艙之中,或枯站餐廳外等位時,時間的步伐遲緩呆滯。但在考場裡趕答試題,或與豬朋聊天,時間又飛逝而過。緩急之際、動靜之間,我們總是無從理解它的節奏,猶如聆聽十二半音階無調性曲子,難以企及。

去年有部電影「離奇過小說」( “stranger than fiction”),主角奇域克先生每天準確地拿捏著生活的時分秒,為作息所依。他的手錶,成了影片的意義符號。人,真能駕馭時間麼?

2007/09/11

歲月流聲





有人說過,用收音機聽歌,跟聽唱片不一樣。後者,只有自己在聽。而聽收音機,你會知道,此時此刻,正有人與你一起聽著同一首歌曲,於是,你不再孤單了。

原來,人,就是那麼孤單,而且那麼害怕孤單。就算置身的空間,只有孤獨的自己,還是希望有人能在這刻,與我同思同感,雖然他只在未曾遇見的天涯。

2007/09/10

生死劫





1999年 9月21日,台灣大地震。死亡人數逾 2,000,傷逾 6,500。重災區是台中縣,其次是南投。史稱「921大地震」。

突如其來的災難,奪去性命,也震碎心靈。唯有用時間平服,在那裡倒下,在那裡站起來。

災難,是場劫。劫,誰沒經歷過?因為人生,不是風調雨順的。愛情、工作、遭遇,諸般外因,隨時會令人劇烈搖晃。每個人心靈,都位處地震帶上,情緒板塊,隨時移動。而且震撼,不僅是一下子的;通常,都有餘震。

落後於形勢 ~《一球成名II》







「……盤球穿越兩名後衛,以疾風之勢突入禁區畸角位使出衝力射球……」
當然掛網。在力發千鈞一射的背後,那定必是血淚汗之交織囉! - 天才一夕冒起,贏盡讚譽;然後,誘惑隨來,世界上所有倒楣事集於一身,事業愛情鬥志齊陷谷底;接著,重新振重,使出猛虎射球,然後,更上一層樓………

2007/09/09

攻劇策略 ~《總統是靠不住的》~ 林達





美國電視劇集「白宮群英」(the west wing) 已演完第七季了。在總統 jed barlet 的橢圓形辦公室外,一群幕僚在白宮的走廊上左穿右插,邊行邊講。Josh lyman 正跟國會山莊的議員交換條件,toby Ziegler 打柴下屬交來的講稿,發還重寫,c.j. cregg 與各大駐白宮記者互相放風收信,leo mcgarry 在 situation room 聽取國土安全部的緊急建議,副總統繼續無所事事………如此這般,一集又完了。有好些問題好像在擴散,好些危機又好像自動消失。這個人類歷史上最強大帝國的政府核心,它的總統副總統幕僚長國務卿參議員眾議員部長等等等一大堆人,究竟在做些甚麼?

林達在其「近距離看美國」三部曲之一的《總統是靠不住的》裡,輕攏慢撚,像剝洋蔥般把美國政治制度,片片層層剝拆開來,細緻地陳述它的種種設置。林達是兩名作者合用的筆名,二人旅美多年,並沒只縮在華埠追看「雍正皇朝」,而是非常用心地考察美國的政治制度與文化現象,然後以冷靜而抽離的筆觸,細細闡述它的各種優勢與限制。林達並曾以「小鎮」乃美國文化精髓為誘因,穿州過省地訪探了多個小鎮,尋找美國人的共同記憶,寫成《一路走來一路讀》這本書,讓我們一路讀來一路走進美國的深沉底蘊裡。

2007/09/08

文明之鄉 ~《歐洲文明的十五堂課》~ 陳樂民





當我們張開眼睛耳朵,面對這世界,有沒想過為甚麼它是這個樣子,而不是另一個模樣?這是哲學問題,宗教問題,也是歷史問題。歷史是沒有如果的。偏偏美國近年就有兩套叫“what if?”的書,由一班歷史學者聯合撰寫,假設如果歷史在某些時刻出現了某某變素,以後的發展便會有如何如何的翻天覆地改變。就好像「劃鬼腳」般,那裡多撇了一棟,結果便會不一樣。歷史發展究竟是偶然,抑或必然?如果“what if?”裡那些“if”真的發生了,那今天的真實世界反而會變成“what if?”的假設嗎?

歷史的卷軸一路揭開,在此時此刻成了這個樣子,中間有無量數的事件相互掛搭,互為衍生。維根斯坦說:「世界,是事實的集合,不是事物的集合。」這些事實的理絡,以點線面放散式串聯,一串事實形成一個狀況,大而化之以成一個時代。當大時代的板塊移動,歷史也在劇烈震動。而文明就在這過程裡一路派生出來。所以,歐洲歷史研究者陳樂民先生說:「文明,不是天掉下來的。」他又說:「這部書的目的,說來說去,不過就是把『這條線』理出來。」這條線,便是從古希臘以至它的源頭理下來,以晰清歐洲文明的這麼一條線。

說來輕鬆;真是談何容易。

2007/09/07

咁至係 gig!~ "黃貫中 - wild day out"





搖滾音樂會,一定要赤裸裸!最好是 live under the sky,天空下大地上轟烈一場。其次是 pub live,近距離,酒精帶動,與搖滾同生共死。

黃貫中 live at M1 bar & lounge,wild day out 老場地,亦係好場地。幾年前睇過一次黃貫中 chivas regal live@銅鑼灣 park lane styx,太斯文中產,冇癮。尖沙嘴赫德道,寶勒巷一帶,九點半後生人勿近,呢啲地方,至似樣!

2007/09/06

食之悲壯 ~《吃遍人間煙火》~ 葉輝





最近,馬家輝列出他心目中的香江四大健筆。不知怎地,我即時卻聯想到《天龍八部》裡的四大惡人。

凜烈的筆峰,是會咬人的,不能說不惡。然而馬家輝心中的第一筆董橋,文字溫婉雅致,嫣然無限;肫肫其仁,淵淵其淵,謂其惡又實在有點那個。唯在排行榜上位列第四的葉輝,則惡得緊矣。連寫食,都可一惡若斯:「胖子老饕引路,說要去吃一頓出生入死的「正嘢」,但見沿街都是殯儀館、長生店 ---- 其實即是棺材舖,去吃高危食物,還是叫長生店好。平日不是送人最後一程,大概不會走到這些彷彿通往陰界的橫街窄巷,更不會在這既濕且冷的異域找吃。」原來是去吃火鍋!想來吃時景象必是一個炭爐,幾張板凳,葉輝一筷夾實吸飽了濃濃麻辣湯汁的大片豬肝,再沾大堆生蒜,嘩啦吃下去,把體內膽固醇含量略作催谷,向黃泉臨界挺進一步。其饞惡,不遜「窮兇極惡」雲中鶴。

我這個想像畫面可不是全無根據的,且看作者繼續道來:「打邊爐如果不是在這陰雨霏霏的寒夜,如果不是在這生死交匯的角落,如果不是都有豁出去的豪情,如何能把大量的高危食物都吃進肚子?如何能吃出一份久違了的感恩之情?從哪裡來便往哪裡去,來時路即是歸去路,但見沿街都是殯儀館、長生店,水窪倒影著字體端正而荒涼的招牌匾額,可渾身燙暖,要是只能用兩個字來總結陳詞,那一定是:悲壯。」

2007/09/05

意識形態之戰 ~ "citizen ruth"




才情編導 alexander payne 真是少有的人才;「薯嘜先生」的夕陽悲歌、「酒佬日記」的中坑危情、「我愛巴黎」的「五分鐘參生命」;才氣橫溢。

"citizen ruth" 是一部拍於1996年的舊作,alexander payne 與後來的緊密拍擋 jim taylor一同編劇,寫一個人生一塌糊塗的小女子露芙的故事。此妹本只是個 totally screwed 的平凡眾生,因為打算墮胎,引爆美國兩個團體的連環爭議及對抗。一個是傳統教會組織;另一個是主張生命自由自決,包括擁有墮胎自由的婦女社團。露芙夾於兩派對列中,繼續狂嗦噴漆及膠水,在登仙界的天梯上我有我快活。


2007/09/04

坐而論道 ~《霍韜晦講論語》~ 霍韜晦






現實,真比想像超現實!誰會想到在打倒孔家店的馬列毛中國,《論語》竟成了最 hot 最賺錢的課題。于丹教授以一口潤圓普通話大談《論語》,風靡了時代,賺了一大桶印有毛像的鈔票。黨亦高舉重新擁護傳統文化的旗幟,真箇河東河西各十年。當然,這其實不難了解。一個國家宗教與價值信仰失落,人民心後沒有看守使;而政府挑動民眾與別國對立,竟反被身披民族主義外衣的狡猾人民,挾此以試探政治水溫,挑釁當權者忍耐力,真是奸有奸輸。西諺有云:民族主義是極權者最後的避難所。這招使用一輪後須放進抽屜保鮮,以備不日循環再用。此時此刻,祭出傳統文化大旗,正是降龍十八掌最後一式之緊急應用。

味蕾的貪戀 ~《味覺現象學》~ 梁文道





曾有人說,中華文化在共產黨治下都被毀了,唯一樣例外,便是「食」。改革開放後,飲食文化在中國大陸更是翻了幾翻,烽烽火火的,不斷突破前境,推陳出新。中國人嘴饞,為滿足味蕾不盡的貪欲催薪起火,宰殺珍禽異獸毫不動容。對食的要求,高得很呢!

2007/09/02

china underground ~《燃燒的噪音 ~ 當代中國地下音樂評集》~ 顏峻






本書的作者顏峻是何許人呢?他是中國另類搖滾樂 (alternative rock) 資深樂評人,詩人,「蘭州噪音協會」創辦人之一,地下印刷廠 sub jam 的設計師。多年來零散於大陸各媒體寫搖滾樂評,《燃燒的噪音》是他的第三本結集。